Inbox 背后的故事:“Googler 不是用户”
Google 时常会推出一些惊艳四座的好产品,最近无疑就是 Inbox。这款由 Gmail 开发团队开发的邮箱客户端,俨然对 Gmail 进行了大胆的突破, 在传统的收发邮件功能,Inbox 将产品重点放在了简化流程、提升处理任务的效率上。比如自动邮件分类、引入类似 to do list 的功能等等。
Marat Ryndin 是 Google 的一名 UX 设计师,近日,他在 TechCrunch 上分享了 Gmail 团队再造 Gmail 背后的故事。
大约在 2 年前,当时 Google Gmail 团队决定为 Gmail 打造一款独立应用,为此团队对 Gmail 进行了一次重大改版。按照 Google 的惯例,所有开发的新产品都要接受组织的考验——率先在公司进行内测。
改版后的 Gmail 在 Google 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Gmail 收到了大量吐槽的反馈,诸如“你们毁掉了 Gmail“、“你们这些疯狂的设计师在想些什么?”这样的吐槽充斥在 Google 咖啡馆和内部论坛。
这些吐槽的焦点在于 Gmail 的改版过于激进,不少 Googler 每天使用到的功能被去除了。
于是,Gmail 团队的老大做了一次名为“你不是用户”的演示,援引大量用户数据阐释了产品团队做出每一项决策的具体原因:之所以去除一些功能,是因为大多数 Gmail 用户从来都不使用它们。而这些功能让产品变得复杂,但大部分用户只需要一个简单的邮件客户端。
所有这些决策都是站在一个典型的 Gmail 用户的立场上,所谓“典型 Gmail 用户”是指那些平均每天收到 5 封、其中大多数只是推广邮件而不需要回复的用户。实际上,Google 工程师要站在这个立场上并不容易,因为一个普通的 Googler 平均每天会收到 450 封邮件,其中大部分不仅需要阅读,相当一部分还需要回复。
可惜,即便是实证的数据分析也没能平息这一场矛盾,甚至火上浇油。毕竟,Google 工程师并非普通用户,他们需要利用这些高级功能应对大量邮件。
不过最终双方还是达成了妥协,Gmail 仍然将面对庞大的用户群保持精简,一些更高级的功能被隐藏起来。与此同时,Gmail 团队开始打造一款针对每天处理大量邮件的高级用户的产品,这就是今天的 Inbox。
来源:爱范儿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