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科技皆为“隐形人”
1991 年,富有远见的计算机科学家 Marc Weiser 宣称“最深刻的技术是那些业已消失了的技术。”
在许多人看来,Weiser 是普适计算之父,普适计算也即我们现在所称的物联网。他在 90 年代早期所做的设想大部分已成为现实:无线联网设备彼此之间传输数据,给人类带来全新的服务体验。
不过,他所说的这项伟大技术并未消失,而是更为普遍了。
一个主要原因是屏幕的运用:屏幕无处不在,在我们的手机上,冰箱上,汽车上,恒温器上。屏幕就其本身是占用注意力的,即你总得看它们。这就造成了认知心理学家常说的认知负荷:它们占用我们的心智资源,让我们不胜其累。
反弹正在发生。
我们看到,人们正从对浮华象征(手表,手袋等)的迷恋转向对自我的表达(混合动力车,创业 T 恤)。从创业文化中诞生了一种新型的富裕,正在重新定义什么是奢侈。与此同时,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念也在推动经济的转型,人们不再看重对物的占有,开始推崇体验推崇服务。
在这种转型之下,则是对价值的重新定义:对声望的看法不再局限于货币价值,时间,耐久度,产地,和对环境的影响都会成为一样事物的价值组成。它们是产品和服务背后的第一要义。
人们反感传统科技老是想彰显自己的存在感,不停提醒你它就在那儿。我们现在想要的是能不声不响就把活儿干了的产品,珍重我们时间的产品。隐蔽性技术是我们对奢侈的全新要求。
对那些能够充分利用这点的公司来说,这是个巨大的机会。他们应当重新思考产品设计,不要再在我们的环境里贴晃眼的屏幕了,把技术嵌入到设备里,汽车里,环境里,让它们不出声地为我们所用。
“隐形技术”长什么样?
它们隐藏在物理按键里,深藏在产品和服务的深处,默默改善我们的生活。连续而可靠地为人类提供价值,却不求回报,除非绝对必要,它们不会提请我们的注意。就像谷歌搜索或 Nest 那样。
随着技术进入我们的家庭,我们希望它能更加个性化,从一个独立的产品进化成了解我们的专属服务。以家庭物联网为例;现在自动化解决方案越来越多,然而有许多最后就会被弃置在抽屉里落灰(和你去年那个可穿戴式手环一起放着呢)。只有少数不负众望像 Nest 这样的产品, 承担起现代化改造我们家庭的责任,提供一种控制温度的全新方法。这个恒温器的战略目标便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不那么引人注目的角色。内置在 App 和硬件中的智能程序忙于收集各种信息,并对紧急需求做出响应。能够节约能源,每月可以节省几美元固然是好事,但我们并不会因此患上强迫症,时时想着还有这些小好处。因为它们太安静了,安静地控制温度,不置一词。在这种隐形技术层面上,少就是多。
交互界面上能够采用这种不干扰方法的少之又少。各种公司们不懈地向我们推送通知,警告和促销电子邮件。而更通达的公司则会将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我们如何创造出“隐形技术”?首先你要完全理解一样产品或服务运行机制的方方面面,然后将其逐一分解。为了给人们营造出操作透明的错觉,底层架构能否顺畅,高效地运行就变得至关重要。正是因为谷歌拥有强大的搜索引擎,服务器,以及多年的数据汇总,我们才有了这个优雅的全方位数字体验。
忽视的价值:低调的炖锅
将物联网作为服务来看待,我们不仅能够藉此拥有超凡的体验,还能找到平时被我们忽视的应用场景。比如,我们不在家时,那些联网的家庭用品在做什么呢?或许我们能从那口低调的炖锅里找到点提示:它始终致力于给人们提供色香味俱全的保温饭菜。除了最开始你需要往锅里加入原材料,之后你就不用管它了,现在的新款还能够自动断电。在不远的将来,它们还能根据你离家的远近调节温度。
ORGANIZATIONS CAN EXTEND THEIR LONGEVITY BY CREATING PRODUCTS THAT CAN BE NEGLECTED.
同样,能够自我管理的产品也会成为一种常态。真正的智能产品无需从用户那里听取任何 IT 指示,它们可以能够自主升级固件,并且还会挑一个休息时间来做这件事儿。
说来与我们的认知相反,企业创造出的产品越没有存在感,去越能基业长青。一个产品的成功,并非是以用户在上面花费的时间衡量,物联网的未来在于提供集成解决方案,能为用户提供可持续的价值,而不是昙花一现的成绩。要是未来的成功是以为用户解压为准绳呢?甚至是在产品上花费的时间越少,就越成功呢?
最后, 要所有的技术都消失显然不切实际,但我们要保证必要的互动足够简洁宜人。我们现在收到唠唠叨叨的产品调查,各种提醒,和促销电子邮件。未来的理想状态是,我们与产品的关系能如朋友之间的默契一般。
反讽的是,对一些高科技玩家来说,想要在竞争中木秀于林,关键在于能不能放低自己融入周围的环境,最后幻化于无形。
此文编译自Wired
来源:36氪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