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的推荐系统
微博的产生和传播信息的形式虽比较新,信息量增大之后,会面临垃圾信息和重复信息的问题,推荐系统也会有用武之地。
在新注册之后,会推荐人气用户以供初始化,在SNS中常见的做法是导入邮箱或者MSN中联系人,或者像Kik Message手机客户端扫描用户的手机联系人。对于社会化严重的应用更需要利用已有关系网来完成产品初始化,并且再形成产品在关系网中传播,造成产品用户的指数型增长,像早期的QQ、邮箱或者手机这样一个个手动添加联系人已经不适用,用户也没有这种耐心。越多的朋友参与,用户粘度越高,产品的转换成本也越大。
而根据填写的籍贯、教育和职业资料推荐用户,这种方式都比较老套,社区化网络使用的形式不一定适合微博,微博是靠兴趣和话题将人聚合在一起,不像社交网络那样靠看看他人的相册和头像就决定是否添加为好友,起码微博的社交成分会更低。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或许只是一个类似于聊天和围观的工具,对于信息的获取存在机会主义,而更高端的用户是否会期望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
从个人短期使用微博的经历来看,期望能fo产出信息质量高的用户,通常是查看该用户之前的发言识别,自己人为过滤。再者以专家为线索,查看专家fo的用户,再选择是否同样fo。微博本身也会设立官方发言人(比如新浪科技),这会增加运营成本,产生的信息过于大众化,同样能在其他媒体或者rss中获得的信息,官方发言人的价值就会减小。
新浪微博的产品比较零碎,功能多,有实际使用效果的少。推荐的人气用户看不出来有任何依据,个人关注的话题对于推荐的用户产生不了过滤。手动添加了标签之后推荐的用户价值也不高,单靠是否有共同话题和是否在一个学校不能立即评价是否fo,查看之后通常发现该用户的粉丝数比较少,要么就是发言质量不高。微博本身希望这些普通用户被fo,增加他们的用户粘度,而对于查看之后产生的失望情绪也有损用户体验。
新浪微博开发者大会中,王煜全提到的重复信息和类似于签到的垃圾信息确实烦人,个人并不关心这些陌生人去了哪里,对于纯转发而且已经阅读过的信息应该明确过滤掉。如果开发更专业过滤的第三方应用,每天显示最有价值的50条微博,也许会有不错的发展前景。
来源:http://daichuanqing.com/index.php/archives/2055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