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的谣言为什么比真相跑得更快
有趣的、与众不同的论断在社交网络上往往最吸引人气。毕竟嘛,谁愿意去分享无聊乏味的东西呢?
不过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即谣言、误报或未经核实的论断的传播会压倒对问题澄清的任何努力。造谣容易辟谣难。马克吐温曾说过,当真相还在穿鞋的时候,谣言就已经跑遍半个地球了。网上的这方面例子数不胜数,我们在这里不一一赘述。
至于谣言比真相跑得更快的原理,知乎上有过一个话题讨论,除了谣言比真相更具吸引力、煽动性以外,谣言偏差导致其生命力强、谣言的信息熵高等都是原因之一,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个仔细。
但是估计谣言与真相传播的量级却一直是非常困难的问题。不过这个问题最近有人开始着手研究了。
为了研究未经核实的误报或谣言的传播机制,哥伦比亚大学数字新闻学塔尔中心(Tow Center for Digital Journalism)的会员记者 Craig Silverman 开发了一款名为Emergent的谣言传播跟踪工具。这款工具可以记录每一个传言及质疑或辟谣的分享次数。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谣言获得的分享次数都要比辟谣的高得多。
他利用这款工具跟踪了一些网上传闻的传播,比如微软对《我的世界》母公司Mojang的收购,杜蕾斯推出南瓜口味避孕套。这两则消息,前者最后证实是真的,而后者则证明是假新闻。此外,有些谣言至今仍未获证实,比方说,利比亚战士今年 8 月底在的黎波里机场劫持了11家商用飞机的消息至今仍未得到确认。
利比亚战士劫持商用飞机就是大部分谣言传播得比辟谣广泛的一个典型例子。传商用飞机遭劫持的消息被分享了超过 14 万次。相比之下,做出辟谣努力(不过 Silverman 认为仍有待证实)的 Snopes 的证伪消息只获得了可怜的 735 次分享。
更有趣的对比来自于佛罗里达州一女子植入第三个胸的传闻。这个例子的好处是它的证伪是非常方便的。但是一开始的假消息迅速获得了 18.8 万次的分享。尽管有媒体随后很快找到了该消息是假新闻的证据,但是辟谣的消息获得的分享数仍不足谣言的 1/3。
Twitter、Facebook及G+上的消息分享数,橙色是谣言,绿色是辟谣
道理很简单。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大众对于乏味的事实总是缺乏兴趣。因此,摆在辟谣者面前的难题是,如何让辟谣变得跟谣言一样的有趣—这还是在双方都在公平的传播环境的前提下。
来源:36Kr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