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文档的用户体验
有很多人跟我说过,产品设计过程中,最讨厌的就是写各种产品文档。一方面强调速度的互联网产品,加入此环节,会降低开发速度;另一方面当产品的定位、概念模型或原型已成形,文档撰写工作就相当枯燥无味,毫无乐趣;更重要的是,你写出来的文档可能根本就没有人阅读。
最早我也是如此认为。产品成形再费力的去写产品定位、功能设计有何意义,更何况重要的流程和规则都已在原型中标注,何必再多此一举。但是几个项目下来,我发现文档仍然有它自己的功用,如果维护的出色,将是产品设计人员的好帮手。
l 借助文档再次系统性的思考产品的定位或者原型设计。当我们在开会确定产品定位策略、用户策略时,通常是在相当长的讨论中完成。如果没有文档整理,难免产品小组成员对决策认识有忽略的环节;而深入到原型设计中,分散的注释也难有系统性的描述。我经常有在撰写PRD文档的时候,发现原型设计上的失当之处。前期发现缺陷修改,比后期补救自然能节省不少时间。
l 文档撰写也是技术活儿。如何写让读者,用更少的时间,清晰的了解产品的策略及设计细节,是件相当考究的事情。不是有很多人抱怨自己写的文档没人阅读吗?你得好好想想,是否只把它当成了码字的体力劳动。
l 对产品思路的记录,有据可查。很多人会说我记忆力很好,产品的各个环节我都能记住,需不需文档记录,差别不大。但是不是团队里的每个人都有这么好的记忆力。我相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产品要做相关模版的关联开发时,模块内的细节规则需要准确了解。这时候文档的回溯功能变能得到充分的展现。
就像做产品一样,需要考虑文档各种读者的不同需求。我想这里面多少有些技巧是值得探讨的:
1.概括分组+小标题
这里有一个较出名的原则“7±2”原则,主要意思是人一次能够理解的思想或概念的数量是有限的,最高限度是5-9个项目。因此我们需要将观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分组阐述。并且配合使用能概括此段的主要观点小标题,这样读者就可以开始在阅读这段的最初几秒钟了解你的观点。
2. 模版不是为了让文档千篇一律
很多公司为了产品的规范性,减少项目成员阅读文档的学习成本,都制作了相应的产品文档模版,规范不同产品设计人员的写作风格。但产品人员因根据内容的不同性质,应灵活应用模版。拿PRD为例,以承载内容信息为主的页面,与以互动交流为主的页面阐述重点将有很大的不同。展示内容的描述,主要阐述展示字段、提取规则、排序规则、链接地址及方式等;而表单类的描述,更偏重流程及填写规则的描述。
3. 能用图不用表,能用表不用字
如小标题描述的,读者总是会对图比文字有更高的接受度。07版的WORD提供了Smartart的功能,给我们极大的方便,可以充分利用里面各种类型的图来表达观点。
4. 文档也需要排版
排版有很多技巧,例如留言、间距、字体大小颜色的对比等。一个排版很舒服的文档,浏览者会相当的轻松的找到重点。这里有篇介绍如何排版PPT的文章,很多原理也适用于WORD——《如何设计一份令人舒服的PPT(上)(下)》。
5. 回访你的文档读者
其实很多人都无意识的做了这件事情。每次我写完PRD,同步给技术和测试人员后,会询问他们阅读的情况,并根据他们的反馈做相应的调整。有人会嫌麻烦,其实这个环节一般你只需要1个小时就能搞定了。
总之你需要根据文档的性质、内容和不同的浏览者,做出不同的调整。这个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陈述想法而已。
来源:http://www.xmued.com/?p=1421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